返回 说好做任务怎么变成谈恋爱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章 烽火(十七)[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时间在压抑中流逝,长城线上的枪炮声停了有些日子了,换来的是报纸上墨印的《塘沽协定》(1933)条文。

    nbsp池越把报纸扔在桌上,手指点着其中一行:

    nbsp“……夏国军队一律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

    nbsp尔后,不得越过该线……”

    nbsp“这线一划,察北、冀东二十多个县,就这么不算夏国的了?”他声音不高,带着一股压着的火气。

    nbsp坐在对面的秦晔没看报纸,目光落在窗外枯槁的树枝上。

    nbsp“不止。条文里还写,‘日军为确认第一项的实行情形,随时可用飞机及其他方法进行监察。

    nbsp他们的飞机,往后可以名正言顺飞到我们头顶上看。”

    nbsp他顿了顿,声音更沉,“还有那句,‘不许一切挑战扰乱行为,你我整军修械,在他们眼里,算不算‘挑战?”

    nbsp屋里一时沉默。

    nbsp协定签了,但日本华北驻屯军的演习频率反倒高了,车队往来调动的消息不时传来。

    nbsp对于盘踞在淆城与巩镇的池越和秦晔而言,局势的恶化清晰可见,迫在眉睫。

    nbsp两人都清楚,日本人所谓的“自治”不过是吞并的前奏,战争已不可避免,区别只在早晚。

    nbsp面对共同的、空前强大的敌人,二人之间的那点阵营隔阂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

    nbsp他们之前那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迅速升格为紧密的、实质性的战略合作。

    nbsp压力之下,“北望计划”进行得更为艰难隐秘。

    nbsp池越和秦晔见面的次数反而多了起来。

    nbsp有时在淆城指挥部,有时在巩镇旅部,有时在两地交界一处不起眼的农家院里。

    nbsp每一次会面,气氛都比上一次更凝重几分。

    nbsp地图铺开,两人对着地图上一寸寸山河,商讨着人员挑选、路线规划、物资筹集、情报传递等每一个细节。

    nbsp在愈发频繁的接触中,两人关系突飞猛进。

    nbsp池越欣赏秦晔的缜密和远见,秦晔则钦佩池越的果决和执行力。

    nbsp他们不仅是战略上的盟友,更在乱世中成为了彼此唯一能理解对方压力、信任对方能力的知己。

    nbsp第二个冬天很快到来,随着《何梅协定》(1935年)的签署,金陵政府一纸命令下达。

    nbsp中央军第十七军(曾参与长城抗战),下辖华北最具战斗力的中央军第二师、第二十五师、黄杰的税警总团等精锐部队,全部南调。

    nbsp这意味着华北腹地的国防支柱被抽空。

    nbsp河北省的国民党党部、北平军分会政训处等机构被强行解散,抗日力量遭到系统性清除。

    nbsp河北省主席于学忠(东北军)等反日官员被撤换,第五十一军被调离河北,连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都召回去了。

    nbsp这些命令由金陵政府直接下达,虽有万般不甘,但为避免给日军更大借口,只得执行。

    nbsp河北省内,一切党部机关撤销,禁止任何形式的反日活动。

    nbsp随着这些主力部队的南撤,原本处于晋军、东北军、中央军交错地带,还算“相对后方”的淆城和巩镇,一夜之间被暴露在了最前沿!

    nbsp他们的东面、北面,几乎成了权力真空地带,仅存一些士气低落、各自为政的杂牌军和小股日军及其控制的汉奸队伍。

    nbsp日本华北驻屯军则得寸进尺,气焰愈发嚣张。

    nbsp他们不断进行武装演习,部队调动频繁,其前锋据点甚至推进到了距离淆城不足三百里的地方。

    nbsp涂着膏药旗的侦察机开始频繁掠过淆城和巩镇的上空,肆无忌惮地在头顶盘旋,超低空飞行,挑衅意味十足。

    nbsp那刺耳的引擎轰鸣声如同附骨之蛆,提醒着人们利刃悬顶的威胁。

    nbsp汉奸特务的活动也愈发猖獗,甚至敢在白天公开窥探军事设施。

    nbsp他们化装成商人、浪人甚至乞丐,如同鬼魅般渗透进来。

    nbsp四处窥探、测绘地图、散播谣言,试图寻找防线的弱点。

    nbsp池越的兵工厂和煤矿,秦晔控制的铁

第17章 烽火(十七)[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