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河逆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前尘往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身在乱世不由己,自古英雄出少年】

    崇宁元年四月①,开封府一带天气爽朗,绿柳吐烟,陌花上色,微风过处令人心神皆醉。

    开封府所辖东明县县衙宅邸,知县宋厚德正站在正房门外焦急的等待着。

    宋厚德同夫人宋陶氏结婚三年才有了这个孩子,今日陶氏产子,宋厚德怎能不急。

    大宋太祖皇帝自立国以来便极重读书人,广开太学,又给高官厚禄,崇文之风盛行。

    帝王兴学,天下响应,各州、郡广设学苑,各县生徒在二百人以上者,又可设县学。县学生选考后升州学,而州学生可升太学为贡士,各学都由本地知州、知县兼管主持学事。

    仁宗兴学之后,各州学开始专设“教授”一职主管学生课业。教授之下,另设有学正、学录、直学、司记、斋长、斋谕等职。

    宋厚德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宋慈便是豫州的直学。宋厚德自幼聪明,三岁便认字五百,十三岁遍读经史子集,十八岁升太学为贡士,乡试、会试皆是第一,乃是豫州之内公认的神童。二十三岁殿试二甲,赐进士出身,封九品大理评事知东明县事②。

    宋厚德上任以来勤政爱民,为人正直,到任两年便将东明县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

    宋厚德同夫人宋氏成婚三年,恩爱有加,唯独膝下无子让人抱憾。宋慈也于早先辞了差事,等着抱孙子。宋夫人只道自己肚子不争气,几次劝宋厚德纳妾,都被宋厚德推辞掉。

    没成想,去年宋夫人去了一趟娘娘庙,回来没几日便有了身孕。家人皆说宋厚德为官清廉,造福百姓,积下了阴德,老天爷特意赐个儿子给宋家。

    是不是儿子不知道,宋厚德当然也十分希望是个儿子可以继承宋家的香火。他正在房外瞎想,也没有听到啼哭的声音,却见丫鬟春喜推开门大呼小叫地说道:“生了!生了!夫人生了!”。

    宋厚德急忙问道:“男孩还是女孩?”一边说着,一边要自己冲进去看个究竟。

    春喜却挡在门前不让宋厚德进门,伸出两只小手道:“老爷,赏钱”。宋厚德一听便知是好事,急忙取出两吊铜钱递给春喜。春喜知趣,欢蹦乱跳的躲到一边数钱去了。

    宋厚德急急忙忙进到屋内。夫人宋陶氏正躺在床上,满脸疲态笑吟吟的看着宋厚德。

    接生婆抱着红布包裹的孩子给宋厚德道喜:“恭喜老爷,生了个大胖小子!”

    宋厚德急忙接过儿子抱在怀中,疼惜的看着。

    孩子长得真胖,白白嫩嫩胳膊像是一节莲藕,眼睛尚未张开,小嘴却露着微笑,眉眼之间像极了宋厚德,越看越是让人喜欢。

    只听接生婆奇道:“这孩子还未曾哭嘞,我提着他打了几巴掌,他却嘿嘿地笑出声来,您说奇怪不奇怪。”

    正说话间,怀中的孩子仿佛听懂了人言,嘴角逐渐咧开“哇”的一声啼哭,接生婆立即要过孩子哄睡了放到宋夫人身旁。

    宋厚德立即去找老父报喜,宋慈听了又说要去烧香,禀告先祖宋家有后。

    宋厚德拉着老父问道:“孩子生下来只是笑,是何缘故?”

    宋慈却说:“那有什么稀奇,有些天资聪慧的孩子生下来就是笑。”

    上过香后,宋慈父子又来看孩子,果然还是笑吟吟的并不哭闹,逗得宋慈老怀大慰。

    宋厚德让老爹给孩子起名,宋慈沉思片刻道:“这个名字吧,我早就想好了。不过,现如今看到我这孙儿,我却要改一下。

    就叫宋翊吧。翊,有思维敏捷见识渊博之意,又指鸟儿展翅欲飞的样子。你看他如此笑意浓浓定是聪明过人,假以时日,作为定然在你之上。”

    说来也奇,宋夫人自从生了宋翊便再无身孕,无论宋厚德如何努力也是一无所获。因此,全家更是对宋翊视若珍宝,只道是上天恩赐定当好好珍惜。

    朝庭重文抑武天下皆知,宋厚德一家又是书香门第,仅有一子且天资聪慧,当然希望他多读经史子集他日高中状元光耀门楣,平日里读书认字都由宋慈亲自教授。

    宋翊聪慧得很,早早地便能自己读书,而且宋慈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后来便由宋翊自己学习。

    真应了宋慈那句话,宋翊确实聪明过人,论读书识字绝不次于宋厚德。宋翊六七岁的时候,四书五经便可通篇背诵,但却都是应了父亲的要求。

    那时宋朝诗词歌赋最为流行,宋翊却不喜欢,最爱读些《吴子》、《六韬》、《司马法》之类的兵书。

    这一日,宋翊正在偷偷研读《司马法》,却见宋厚德一步迈进书房,知道父亲又要训话便主动问道:“父亲,‘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宋厚德本是来训斥宋翊几句,没想到却被宋翊抢先发问,愣在那里思索片刻解释道:“这句话是阐述了战争与国家兴衰的关系。意思是,国家即使再大,爱好战争必然灭亡,天下即使安定,忘记战争必然危险。这是一种居安思危的思想。”

    宋翊时年八岁,长的头大额突,细眉大眼,洁白整齐的牙齿,樱桃般丰厚娇小的嘴唇十分招人喜欢,尤其是那两只眼睛,晶莹剔透顾盼生辉,目光流转之间透露着一丝精明。

    宋翊长得虽不十分俊美,但却透着十分的机灵。尤其是他的一举一动,灵活敏捷,干净利落,没见过的东西到了手里也能顺势把玩。

    此时,宋翊正皱着小眉头,眼巴巴地望着宋厚德,不知能听懂多少。

    宋厚德望着儿子,心中想道:“儿子虽然读书不少,但是毕竟年纪尚幼未涉世事,不能理解书上的全意,与他讲些治国之道还是早了些。”

    却又听宋翊接着问道:“那易经上‘萃的卦辞说: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象传又云: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也是同一个意思吗?”

    “萃”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五卦,《象传》是孔子所注,从天地之道推演出人世间的法则,对易经中六十四卦的卦辞逐一进行解释。

    “萃”卦《象传》云: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意思就是,君子应该修治兵器,以防不测。与“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意思基本相同。

    宋厚德未曾想宋翊读书虽繁却可融会贯通,心中赞许,嘴上却要嘱咐两句勉得他生出轻浮之心,于是点头道:“的确是一个意思,《周易》乃是大道之源,包容天地万物之理,穷尽人之一生也难明其奥,你只略通皮毛且不可以此为傲。”

    转念想到来意,又对宋翊说道:“我大宋朝文重武轻,你天资聪慧须在经史子集上多下功夫,有朝一日‘东华门外以状元名唱出才是好男儿。”

    宋翊听罢,翻着眼睛似有不懂地说道:“高中状元为的是朝廷社稷。父亲说过,我大宋立国以来,文官统兵不再少数,建功立业者大有人在。

    如若一天,我以文官之身领兵卫国,岂能无所准备。‘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难道不是此理,大道之源还会讲错?”

    宋厚德一肚子的话被憋住,心中有气偏偏不能发作。宋翊自幼便能看懂他人心思,往往行事都能占先,别说寻常小孩斗他不过,就是丫鬟仆役也是拿他不住。

    此次,宋翊心知自己好读兵书,父亲心中定是大为不悦,因此先行引经据典做好铺垫,自己假作不懂,让宋厚德自己前后相抵。

    宋翊一脸懵懂无辜的看着宋厚德,偏偏嘴角又隐含笑意,假意惺惺演技拙劣,逗得宋厚德转怒为笑,疼爱的抚摸了一下宋翊的额头,心道:“此子心思活络,智力超群,若走正途大有可为,如若不然,也不知是福是祸?”

    看到父亲脸色几变,宋翊大概猜到父亲心思,便委屈地说道:“父亲若是不喜,我以后多读经史子集便是。”

    宋厚德见宋翊如此懂事,转了口风说道:“我也知道,学习兵法实有大用。但报国需要有门,先要有功名在身才有机会报效国家。”

    宋翊口中称是,坚持读了几天正经书籍,看完一部《资治通鉴》,觉得实在无趣又开始看《梦溪笔谈》。

    这《梦溪笔谈》在他看来简直是如获至宝,一旦上手便不忍放下,睡觉吃饭也不肯放手。只觉得沈括真乃旷世奇才,《梦溪笔谈》内容涉及星象、历法、气象、地质、山川、水文、农业、水利、医药、史料、文学、人事、军事、律法、楼阁建筑、手工技艺等诸多领域,比那只会写史的司马光有趣许多,如此博学之人真是世间少有。

    宋翊看得如痴如醉,整整一年都在反复研读,有些时候甚至彻夜不眠秉烛达旦。

    宋翊好歹不再想着领兵打仗的事情,再说沈括在神宗时期颇受重用,他的才智也是有些用处的。因此,宋厚德看到宋翊失心疯般地看书也只能听之任之。

    转年五月,东明县李庄乡内,山上滚落一块万斤巨石,正好砸到主路上。索性是在夜晚,倒也无人受伤。但主路被巨石所占,正值麦收时节出行不便,宋厚德作为知县便亲自到现场查看。

    巨石约有丈许宽深,三四万斤,形状里出外进十分奇特。宋厚德心中顾虑村民出行,便吩咐李庄乡的户长立即组织人力将巨石移走。

    户长乃是本乡的一个地主,家里有地百亩,生怕耽误自己家里麦收,便道:“禀报官人,现正直麦收的时候,一天也不能耽搁。

    这块巨石少说三四万斤,而且形状奇特难以搬运,只能将其砸碎慢慢运走。此非一时之功,少说也要三四天,还请官人从县里征调些民夫相助。”

    宋翊将《梦溪笔谈》全卷读完,再看《资治通鉴》只觉味同嚼蜡,怎看都要头痛。正在家中闲的发呆,听到父亲要到乡里去看巨石,便吵嚷着一同前往。

    这宋翊不但才思敏捷,而且天生一副好筋骨,只要不看书便要整日里上窜下跳发泄力气。宋厚德忙的不可开交懒得与他纠缠,只能应允,却吩咐他定要跟在自己身旁。

    此时,宋厚德正踌躇间,却听一旁宋翊搭话道:“何须如此麻烦,我有一法,十来个人两个时辰便能解决。”

    宋厚德听后颇有一些生气:此处有本县县丞及其他大小官员五六位,还有十几名乡绅、族长,哪有小孩子说话的份?况且,九岁的孩子又能出得什么主意。自己是此处最高官长,如此在下属面前纵容儿子胡说,岂不丢了颜面。

    宋厚德正要出言喝止宋翊,却听县丞刘文勇大拍马屁道:“素闻小公子天资聪慧,才智过人,定是有了良方妙记,不如说来听听。”

    宋厚德心道:“刘文勇你个老糊涂,四十多岁的人了还听小孩子胡说。”

    宋厚德咳簌一声正要出言化解,却听宋翊拿腔作调、大言不惭地说道:“诸位长辈,晚辈才疏学浅那有什么良方妙计。不过,说出来也很简单,只怕诸位见笑”。

    说到此处,宋翊故意停顿一下卖个关子,笑吟吟地环顾四周众人,偏要拿捏一下,却不小心对上宋厚德怨恨的目光,不由打了个机灵。

    宋翊立刻正经道:“其实方法很简单,先在石头边上挖个大坑,然后将石头推下去用土盖上,再将剩余的土分散运走便

第二章,前尘往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