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还政于朝之归魏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章 邓士载再出奇论(四)[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这五个方式之中,微臣最为喜欢的反而是解下的策问。

    策问在这五个方式之中,也是最为实用的一个。这策问需要考官就当下时物进行提问,考生们当面书写作答即可。这不仅考核士子的能力,从某种层面上来讲,也是在考核考官的能力。

    时务策涉及国家现实问题,可以使士子们从故纸堆中爬起来,脱离教条,面向社会,观察、思考问题,设计解决办法,真真正正的为我大魏帝国所效力。

    诗赋,很容易理解,只需士子们按照考题做诗、赋各一首即可。

    诗赋考试要求士子有相当的历史文化知识,不然的话,是没有办法作答的。

    另外诗赋考试也还要求士子考生具有生动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因而比帖经墨义之类要清新活泼而富于灵气。

    当然那诗赋考试也还可以看出考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水平,这也是在我大魏朝廷和各州郡府衙为官从政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另外也便于在考核中将士子的优劣得以区分。

    因此诗赋取士,的确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以上之墨义、帖经、策问、诗赋、杂文,便是微臣所思虑的关于科举制的考核之法。

    现如今,大魏兴学已有十数年。各地的州郡国学馆,以及私立书院,早已是遍地开花了。

    当然各州府适龄的少年,十有七八都可以进入学馆和书院读书的。

    当初我大魏在兴学之时,曾下令需要集百家之长,诸如:法家、墨家、儒家、道家、阴阳等等的精髓,为天下的读书士子进行传教。

    而微臣刚刚所提及的关于科举制的考试科目和考核形式,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针对各书院所教授的课程来定的。

    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

    微臣之科举制,也正是为了继续弘扬这一理想而做。”

    此时的承明殿内,早已经是鸦雀无声,即便是皇帝.曹丕、江陵王.曹植和任城王.曹彰这三兄弟,在事前都已经听邓艾详详细细的解说过一次这科举制了。

    可当邓艾在这承明殿再次叙述的时候,那种震撼感丝毫未见,似乎还有更加上升之意。

    其余的众臣们,诸如司空.户部尚书.陈群、御史中丞兼礼部尚书.司马懿、老太常.工部尚书.董昭等人,心中那份震撼感,就更加的不言而喻了。

    即便是自诩对邓艾颇为了解的司马仲达(司马懿,字仲达),此时只觉得自己似乎一点儿也并不了解他了。

    司马懿满眼惊讶的看着大殿中,身着朱色二品尚书服,手捧洁白象牙芴[wu]板,一边微微踱步,一边夸夸其谈的邓艾,他的身上哪还有一丝当年那个,挽着裤腿手捧青书,在田中忙碌的影子。

    甚至当初那个年轻人身上,唯一的一个口吃的毛病,如今也被他磨灭的一点儿都没有了。

    “世间怎会有如此之万人,可惜啊,可惜......士载,你我终将要分道扬镳.......不死不休了......”

    司马懿心中暗暗揣道,随即不禁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只是他的这些个举动比较隐晦,完全沉浸在邓艾“科举制”的众臣们自然也并没有发现。

    曹氏三兄弟、司马仲达以及众臣的反应和心中所想,邓艾自然是不知道的,此时的他正完完全全的进入了自己的那个小世界。

    “另外,关于负责‘科举制的府衙,和举办时间,微臣也已有所度量,还请陛下和诸位臣公大人暂且一听。

    臣以为,这科举制事关天下士子,和我大魏的千秋万代,自然不能马虎对待,应当由尚书省来全权负责。具体由六部之中的吏部还是礼部来负责具体的细节,还可以再慢慢斟酌。

    既然要行科举,那必然也得有一个专门负责的专门下属府衙,而这个下属具体安置到礼部还是吏部,待事后商定了再决定。

    不过微臣愚以为,这负责科举的应当由司马仲达大人的礼部来负责,吏部已然节掌天下一十三州和朝廷中枢所有官员的考核、选拔了,如果再掌握了天下士子的晋升之路,恐怕......

    当然,微臣毕竟也只是凡人之躯,虑事不能够完全周到,这些需要陛下您来圣裁才是。”

    此话一落,殿内其余众臣不免惊讶不已

第九十章 邓士载再出奇论(四)[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