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邓士载再出奇论(四)[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们总以为,这邓士载(邓艾,字士载)既然思创了这千古奇闻之“科举制”,自然也应当把这科举制的节制之权揽到自己手里才是。
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把这样滔天的权力,交到了司马仲达的手里。此种深意,恐怕不太好揣测的。司马懿对此确实心知肚明的,这种分担压力的伎俩,在他这里还是嫩了一些。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了偏见的时候,无论他做什么事情,都是不怀好意。反之亦然,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亲近且有好感的时候,即便他做的事情是错的,他依旧偏执的认为他做的是对的。
而司马仲达很显然,现在就是已经陷入了这样的怪圈。
近些年来,他与邓艾的关系虽然有了裂痕,且大不如从前。但是邓艾对他的知遇之恩,始终没有忘记,所以也才会在朝廷接下来必然会大举推行“科举制”的时候,将这掌管天下士子考核的权力,交给了他。
这科举制,也必然是会推行的。只要皇帝.曹丕还在位,江陵王.曹植和任城王.曹彰也都还在,这铁三角就如铁桶一般,不会被攻破。
即便是皇帝.曹丕不在了,那太子储君.曹睿在科举制的上面也肯定会坚决的推行的,只是......或许......
另外,即便是自己最终落了那大秦变法之时商君的下场,可是这科举制也必然会千代万代的传下去的。这不是为了某个人或者某个氏族的私利,而是为了天下所有的读书士子,也是为了大魏江山的稳固。
邓艾如此想着,心怀着天下万民和自己的君父。
可司马仲达的心思,却悄悄的变了,他刚想要说些什么,可还是活生生又将想说的话咽了下去。
因为他知道如果这科举制要实施的话,那首当其冲受到摧毁必然是陈长文的“九品官人法”和各大氏族的利益。尤其是那陈长文,作为曾经亲密无间的曹魏四友,司马懿对陈群的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
他也知道,陈群这个人,是比较忠厚老实,有时也愿意吃些亏,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不聪敏。相反,陈群是个真正大智若愚的人,他培养的儿子征北将军.陈泰就是很好的证明。另外,如果家族的利益在得到极大威胁的时候,他也必然不会坐视不管,挺身而出的。
想到这里,司马懿不禁偷偷地瞄了一眼那不远处的陈群。事实也果如他所料,陈群此时的脸色已经渐渐铁青起来了,这也是这么多年以来,这个“老好人”第一次在大庭广众有这样的表现,只是他自己还在强行隐忍罢了。
而那邓艾似乎并没有看见这些,也似乎是早就料到了这样的结果,所以他的演讲并没有停止。
此时的他还在那里侃侃而谈,“另外,微臣愚以为,这科举考试可按举行地方的不同,定制分为‘发解试和‘省试。
这人员考试首先应当在各地方州郡进行举行,而举行时间应当以秋季为最佳。待他们考核合格,选拔结束之后,再由我朝廷尚书省进行测试。
这考试人员没有门第上下之分,意思也就是说无论是在国学馆读书的士子,还是各私立书院读书的士子,都可以按时报名,参加考试。
而每年秋十月,是各地方州郡向我朝廷进贡粮税特产的时间,考核合格的士子们,也正好可以跟着各州郡的车队一起进京,因此微臣将其称之为‘发解试。每个州府考核合格的士子第一名,也可以称之为‘解[jie]元。
带各州郡考核合格的士子抵达京城之后,也依然是隆冬时节了,偏远一点儿的或许得到深冬时节才能到。
因此,尚书省举行的考试最好在次年的春天正月里举行,此时也是农闲时刻,是最合适的时间。待到二月,这些士子考生的考核也就结束了。
届时,再有尚书省专人负责进行放榜,将合格上榜的人员于帝都进行公布,并昭告全国一十三州。而上榜录取者,可以称之为登科及第。
第一名可称之为状元,第二名称之为榜眼,第三名可称之为探花。其后第四至第三十名可称之为进士。当然这进士的数量可以根据每年参加考试的士子,酌情进行删减。
另外,这科举最最重要的特点是,不分世庶,向全天下开放。
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氏族子弟,都可以参加。让平民百姓的子弟们,不再因为没有伯乐赏识,而失去了报效国家的道路。
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
科举一制,臣无丝毫私心,皆是为了我大魏朝廷的千秋万代,望陛下明察恩准。”
————————
第九十章 邓士载再出奇论(四)[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