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还政于朝之归魏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 老臣年事已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启禀陛下,微臣愚钝,刚刚邓尚书所言的‘科举制,太过于深奥,一时之间,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之深意,还望陛下赎罪。”

    此话一出,皇帝.曹丕的心中也不禁冷笑了数声,但是他的脸上依旧平常如故。不过,司马仲达(司马懿,字仲达)这招推诿之法,倒也在自己的意料之中。

    如果自己不是对他知之甚深的话,但凡换成其他任何一个人,都要被他这幅“恭谨”的样子给欺瞒过去了。

    当然他刚才所说的也并不全是假话,邓艾所首创的“科举制”确实深奥无比。如若换成常人的话,没有个数天的钻研,是断然不能够理解其中之深意的,但是他司马仲达却不在这常人之列。

    如果说,这承明殿之内,只有寥寥数人能够在第一次听科举制,便能知晓其中深意的话,那他司马仲达必然是这寥寥数人之一。

    可见到司马仲达如此言语,皇帝.曹丕并没有去揭穿他的谎言,而是又将目光转向了另外一位同样身着一品朱色官府的重臣,“长文(陈群,字长文),你对此事如何看待啊?”

    被点名的陈群闻言微微一怔,随即也是扭扭捏捏的走将出来,并同样支支吾吾的说道,“陛下,老臣年事已高,智力大不如从前,这科举之制博大精深,老臣一时尚不能参透其中之深意,因此不敢妄言,还请陛下赎罪啊。”

    此话说完,那陈群纳首便拜,似乎是在为自己的愚笨深深愧疚自责呢。只是,事实是真是假,众臣的心中都跟明镜似的,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那司马仲达能够位列聪慧的寥寥数人之一,这改创了“九品官人法”的陈长文,自然也当仁不让能够进入位列了。不然的话,他们也不会成为曹魏四友了。

    皇帝.曹丕看着地上跪着的昔日最为亲密的两位故友,心中也不禁长叹了一声。

    曹魏四友说白了也就是曹丕.曹子恒时任魏王士子的时候,最为最近的四位好友,这四人分别是吴质.吴季重,朱铄[shuo].朱彦才,陈群.陈长文,以及司马懿.司马仲达。

    其中一人因遭受天妒,已经于早年病故,便是那朱铄[shuo].朱彦才了。吴质.吴季重也已经在数年前,先他们而去了。曹丕也正是因为有这四人的存在,才能够顺利的当上魏王世子,以至于后期登基为帝。

    现如今这曹魏四友,也只剩下了他司马仲达和陈长文两人了。在数年前,行三省六部制之时,司马仲达率先脱离了此间队列,现如今这陈长文恐怕也要离开了。

    虽然皇帝.曹丕心中早就有这方面的准备了,可当这一天真的来临的时候,依然会感到特别的失落、惋惜和痛苦。

    心情万般沉闷之下,皇帝.曹丕却没有失去了理智,而是轻轻甩了一把宽大的衣袖,似乎是在发泄心中的情绪,也似乎是在表示自己心中的布满,也或许是向众臣表示自己对推行科举制坚定的信念。

    见到如此冷场,龙阶下文臣之首的江陵王.曹植,随即便想要走将出来,可很快他便被那龙阶之上的兄长给制止了。

    只见那皇帝.曹丕喜怒不溶于色的继续朗声说道,“也罢也罢,这科举之制确实有些深奥,不禁是长文你和仲达不能参透,朕也尚有些迷糊。这样吧,今日就先议到这里了。士载?(邓艾,字士载)”

    “微臣在。”

    “退朝之后,你差人将这科举制誊抄一下,给诸位臣公没人的府上都送去一份儿。”

    “微臣遵旨。”

    “好了,那今日就先这般了,退朝之后,诸位臣公回家好好研习一下这科举之制,三日后朝会之上,你我再好好商议便是,退朝吧。”

    说完这句话后,曹丕也便不再??拢?婕凑酒鹕砝矗?蜃藕蠓阶呷チ耍?忻鞯钅谝捕偈毕炱鹆诵』泼拍巧ひ籼厥獾纳胶糁??

    皇帝既然已经离去了,殿内的众臣们自然也就没有待得必要了,随即便想着起身离开。

    此时他们的心中早已经炸开了锅,其余众人虽然没有司马仲达和陈长文这么聪慧,但是关于邓艾刚刚所解说的科举制,每个人多多少少也都能理解几分。

    能够站在这承明殿之上的,又有哪个是没有几把刷子的呢?

    即便是他们再怎么傻,邓艾所说的那句“天下士子,无门楣之别,无贫贱之分,皆可投碟自尽”,他们还是明白是什么意思的。

    而且这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意

第九十二章 老臣年事已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