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老臣年事已高[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思就是说。在这科举制之下,人才引进和官员再也就不用公卿大臣的推荐了。最为重要的是,从此之后中正官手中的权力将大幅度的被削减。而各大名门望族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那些个寒门士子,将会逐渐的进入各州府衙,甚至朝堂中枢,与他们分庭抗礼,这也是在座的大部分人所不能够接受的。
举个例子:以前的那些个好似臭丘八的寒门士子,要想上升进入朝堂,则需要来拜会自己,由自己为其引荐。这样的话,他们便是自己的半个门人,然后假如风光荣耀了的话,则必然是需要念自己昔日之恩情的。
而州府和朝堂中有好的位置,自然也是自己家族的子弟优先挑选,挑完了之后,再施舍给那些个寒门子弟。
现如今,邓艾一纸论策,竟然要将这些全部废除,这又怎么能忍呢?
自己族上辛辛苦苦数十年,甚至百余年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现如今的积累。自己的子孙后代们,享受享受,占一些优势不也是应该的嘛?
他邓艾,当年不过是一个贫贱出身的微末小吏,还是司马仲达大人引荐才有了今天的高位。可他竟然敢背信弃义,置往日恩情于不顾,妄想让天下的贱民们都翻身给自己氏族抢饭碗,这还得了?
只不过,这邓士载用的乃是阳谋,看样子甚至皇帝陛下都对他的这个“科举制”青睐有加,是得好好想想相关的对策了。
承明殿内的大臣们,毕竟还是名门望族出身的居多。
比如,司空兼户部尚书陈群,以及他的儿子征北将军你=.陈泰,便是出身颍川名门陈氏;御史中丞兼礼部尚书司马仲达,则是出身河内司马氏;
太祖武皇帝时的荀??④髫?逯叮?秩缃竦木V荽淌?荀恽[yun],则是出自颍川荀氏;刑部尚书.崔琰,出身清河崔氏;故丞相.钟繇和现京兆尹.钟会,出身颍川钟氏;徐州刺史.王凌,出身太原王氏;青州刺史.诸葛诞,出身琅琊诸葛氏;
等等这些个出身名门的众臣们实在是太多了,即便是地方上的州郡府衙,主要的位置也都在这各大氏族门阀手中。
像吏部尚书.邓艾和征南将军.满宠以及幽州别驾.詹台,这些出身低微的重臣,毕竟还是少的。
当然,在朝廷中枢和地方上还有一支实力不容小觑的队伍,那便是当今皇帝陛下的家族,曹氏一族,以及与曹氏一族关系非彼寻常的夏侯一族。
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在本朝,说这曹氏一族乃是天下最大的氏族,一点儿都不为过。
如果将天下官吏选拔比作一张大饼的话,在今日之前,这张大饼的十之八九都是在各大名门望族手中掌握的,从今天开始,或许就不一定了。
自己家族的利益受到了威胁,即便是陈群、司马懿这样的曹魏故友,恐怕也不能够再忍受了吧。
所以,现在的他们心中早已经忍不住要赶快回去,一同商议商议该如何面对这场暴风雨了。只是碍于江陵王.曹植和任城王.曹彰这二位重臣还在殿内,不好发作罢了。
假如不是忌讳这二位,此时的承明殿恐怕早就已经吵作一团了。
可就在此时,一道声音突兀的在殿中响起了,“邓艾大人,果然大才。这科举一制,恐怕要将天下氏族之路给堵死了呀。”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
于是乎众人纷纷向那声音来源之处看去,只见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恰逢入京年拜的扬州刺史.贾充.贾公闾。
即便是向来与世无争的邓艾闻言,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可就当他想要开口反驳之时,却有人先他一步开口了,“贾公闾,你这是何意?就连陛下都说这科举制乃是利国利民之策。陈长文大人和仲达大人都还不曾有所质疑,你怎敢如此不敬?
难道说你一个小小的荆州刺史,竟然比陛下和两位大人还要聪慧有谋嘛?”
司马懿和陈群二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刚刚在殿上的推诿之词,现如今竟然成为了他人的口实。
二人本想出言反驳,可是待看到了那说话的人之后,又将心中的话活生生的咽了下去。
因为那位开口为邓艾鸣不平的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天下文臣之首,江陵王.太傅兼尚书令的曹植.曹子健。
————————
第九十二章 老臣年事已高[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